大小球水位怎么算介绍

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完成首例数字化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脱位融合固定术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0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来源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

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数字化导航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,尤其是在骨科脊柱亚专业领域,数字化技术应用广泛。3D打印技术是数字化技术的分支,近些年得到不断的应用与发展。近日,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骨科二病区完成医院首例数字化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关节脱位融合内固定术。

案例分享

张大哥今年57岁,一周前,他突然出现发作性头痛,主要表现为左侧颞部至左侧头顶部、左侧面部抽痛,且症状反复发作,约间隔1-2分钟/次,伴左侧面部发木,伴双眼发干,伴左眼流泪等一系列症状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就诊后,医生给予药物、经颅重复磁刺激及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镇痛术,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镇痛术,但症状未缓解。后经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团队会诊、检查后发现,张大哥为“寰枢椎脱位”。因其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,团队遂决定为其行手术治疗。

张大哥入院后,科主任高浩然带领团队积极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,行术前讨论,认为该疾病为不常见的脊柱疾病,寰枢椎脱位属于上颈椎结构性不稳定,该情况会导致脊髓或延髓受压,导致相应的临床综合症,严重可导致瘫痪,生命中枢受损,因此必须要手术重建颈椎结构的稳定。此手术属于高风险手术,螺钉植入过程有可能损伤脊髓或椎动脉。因此,高浩然主任决定采取3D打印寰枢椎模型,进行术前钉道的设计,并应用于术中,避免寰枢椎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。

【数字化3D打印寰枢椎模型钉道设计动画】

完善各项检查后,在麻醉手术科医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,高浩然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颅骨牵引、颈后入路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,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。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结束,术后张大哥临床症状好转,双上肢活动正常,无明显麻木、疼痛、感觉异常等不适。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,张大哥恢复良好,目前已出院。

知识链接

寰枢椎亦称上颈椎,位于颅颈交界处,上连颅骨下接颈椎,不但解剖结构复杂,也有许多重要的神经、血管穿过,如椎管内有延髓,椎弓根上缘为椎动脉,且常常发生变异,使得手术难,风险高,被视为“手术的禁区”。因此,患者一旦患有寰枢椎脱位,极易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
围绕寰枢椎组成的寰枕关节、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共同维持颈椎多维度的活动功能。目前认为寰枢椎融合固定为上颈椎较为合适的固定方式,具有固定牢靠且极大保留颈椎屈伸和旋转运动的作用。寰枢椎脱位融合固定术是通过融合固定寰枢椎,恢复颈椎稳定性和正常序列,从而解除神经、脊髓压迫,防止脱位进一步加重导致神经损伤。

颈椎高浩然寰枢椎张大哥寰枢椎脱位发布于:陕西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